据智库养老研究院提供的《2016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报告》显示:
截止2015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99家,养老机构床位共计12.6万张。养老机构分布最多的区域是浦东、杨浦和崇 明,最少的区域是静安、松江和嘉定。
上海的养老机构根据举办主体不同分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根据运营模式可分为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 民营;根据登记单位不同分为民办非企业登记和工商登记两类;根据房屋属性区分包括有产权证使用权、有产证自有产权、 有产权租赁、无产权自有产权、无产证使用权、无产证租赁等六种模式。
截至2015年底,全市699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总数为7.5万人,平均机构入住老人109人,平均入住率为60%。性别构 成:男性35.7%,女性64.3%。 年龄分布:入住老人平均年龄81岁,最高年龄107岁。 费用支付:住院老人中自费老人占 比最高,占91.25%。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计25470人,其中护理人员14810人,呈现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以外省务工人员为主等特征。
全市养老机构内工作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占比达到32%,工作3-5年内的占比23.2%,1-3年内的人员比例达到27.8%,一年以内的工作人员占比16.9%。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静安区养老机构床位费为1200-5450元/月,平均收费2143元/月。护理费按照照护等级,专护为1300-2400元/月,其他等级护理费用在350-1300元/月之间。静安区投入运营的11家养老机构中1家实现盈利,63%的机构仅仅实现收支平衡,还有27%的机构出现亏损。
小编观点:
从报告提供的数据看,上海养老机构的现状与上海这个超大城市的规模,与上海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与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仅699家养老机构,实在是杯水车薪,无论数量、质量都与上海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极不相称。不否认,政府、社会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已经提到相当的高度,但怎么样让老年人有更多切身的获得感,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养老机构如何和社区养老结合,特别是人生的“最后一公里”让老人走得安稳、体面、有尊严,做好了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好事、大事。